猫网 爬虫 犰狳蜥

犰狳蜥

犰狳蜥身份信息

  编 号:PET2773

  英文名:Cordylus cataphractus

  易患病:软骨症、寄生虫

  寿 命:10-12年

犰狳蜥品种简介

  犰狳蜥外观比较特别之处在于身体上布满了盔甲般的巨大鳞片,其主要作用是当它们受到威胁时,它们会把尾巴含在嘴里,把身体上的鳞片面向敌人来保护自己,它们甚至会以这种姿势从山坡下迅速滚下,逃之夭夭。

  中文学名: 犰狳蜥

  拉丁学名:Cordylus cataphractus

  界: 动物界

  门: 脊索动物门(Phylum Chordata)

  亚门: 脊椎动物亚门(Vertebrata)

  纲: 爬行纲(Reptilia)

  亚纲: 双孔亚纲(Diapsida) 、鳞龙次亚纲(Lepidosauria)

  目: 蜥蜴目(Lecertifromes)(或为有鳞目Squamata)

  亚目: 蜥蜴亚目(Lacertilia)

  科: 环尾蜥科(Cordylidae)

  属: cordylus

  种: 犰狳蜥

  分布: 南非西南部

犰狳蜥的形态特征

  犰狳蜥成年后体长约为75-90mm,最大的可达105mm。犰狳蜥比较典型的特征在于躯体上有明显的鳞片呈带状排列。体色呈暗黄色,受到伤害时,它会将头尾卷曲成球状,以保护柔软的腹部。

  位于躯体部位的鳞片数量,有15-枚。雄性身上约有26-32个股孔。一但遭遇危险,便迅速钻进岩石缝隙中躲藏。具附肢2对。体形较小,具外耳孔,鼓膜位于表面或深陷。眼具活动的眼睑和瞬膜(第3眼睑)。舌发达,扁平而富肌肉。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,口的张大有限。每一尾椎都被横隔分成前后两半,肌肉强烈收缩可使尾自该处断掉,断下的尾部有力地猛烈跳动,以迷惑敌害的注意力,蜥蜴却趁机逃走;以后可再生一新尾,但比原尾短小,颜色也较浅,其中仅有软骨棒而无尾椎。

  蜥蜴类与蛇类内部结构的区别是:蜥蜴体内有前肢带和胸骨,蛇则绝无。蛇类的最后1~2对肋骨分叉,蜥蜴则绝无分叉的肋骨。蛇的肾脏靠体前方,右肾比左肾更靠前,蜥蜴的肾脏则后伸,甚至超过泄殖肛腔的水平,而且两侧对称排列。

犰狳蜥生活环境

  犰狳蜥的外形跟刺猬是的,人见人躲的那种,事实上它们的性格并不像它外表那样使人望而却步。在野外它们喜欢栖息在平坦的砂岩地。犰狳蜥十分温驯,适应环境快,因此也非常好养。

  犰狳蜥属于日行性爬行蜥蜴,以8至10只的数量群居。因为避敌方式酷似哺乳类中的犰狳而得名。属于日行性的小型蜥蜴。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多岩沙漠区域的岩堆间栖息,遇到掠食者便快速冲进石缝中躲藏,躲避不及的犰狳蜥就会将尾巴含在口中,将身体卷成一个带刺的圆球以保护脆弱的腹部,这种自保措施与犰狳一模一样。

  犰狳蜥比一般蜥蜴要胆小一点,在没有完全适应以前最好不要抓它把玩。饲养环境以砂为底材,堆置一些岩块供它们攀爬和躲藏。设置一个水盆,水不要过深,因为它们并不是很喜欢水。加热设备白天温度为36℃;夜晚20~22℃,最低可到16℃。另外需要设置一个躲避,至少要能够让两只安身其中,这是一种群居性的蜥蜴,因此至少要两只一起养。如饲养得当,它们可以有20年以上的寿命。

犰狳蜥饲养知识

  犰狳蜥在繁殖上至今是件比较麻烦的事,当然很多家庭饲养犰狳蜥并不是为了繁衍下一代,健康长命是最重要的,只要在喂食的时候食量控制得当一般都会很健康的,一周一次即可。

  南非犰狳蜥蜴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,雌雄非常难以辨别,是胎生的蜥蜴,每年只产下1到2只的幼体。在食性上是以一般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为主,可以喂食蟋蟀、面包虫、蚂蚱、大麦虫、蚯蚓,幼体特别喜欢吃白蚁。如果找得到的话,白蚁是最营养的食物。一般市场上的活食都可以接受,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,平时别忘了补钙。

  经过人工饲养的犰狳蜥会逐渐失去卷曲成球的自卫本能。市面上所见的个体绝大多数是野生个体,因为人工繁殖数量太低比较没有经济价值,除此之外,犰狳蜥是只饲养乐趣很高的蜥蜴。甚至适合初学的新手饲养。饲养正常的个体通常可以活上20年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猫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ocom.com/pachong/pet2773.html

作者: 山少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